形态描述
体型略小(20厘米)的褐色及白色鹬。嘴短,性活跃,翼不及尾。上体褐色,飞羽近黑;下体白,胸侧具褐灰色斑块。特征为飞行时翼上具白色横纹,腰无白色,外侧尾羽无白色横斑。翼下具黑色及白色横纹。
虹膜-褐色;嘴-深灰;脚-浅橄榄绿。
虹膜-褐色;嘴-深灰;脚-浅橄榄绿。
生境信息
分布范围:繁殖于古北界及喜马拉雅山脉;冬季至非洲、印度次大陆、东南亚并远至澳大利亚。
分布状况:常见。繁殖于中国西北、中北及东北;冬季南迁至北纬32°以南的沿海、河流及湿地。
习性:光顾不同的栖息生境,从沿海滩涂和沙洲至海拔1500米的山地稻田及溪流、河流两岸。行走时头不停地点动,并具两翼僵直滑翔的特殊姿势。
分布状况:常见。繁殖于中国西北、中北及东北;冬季南迁至北纬32°以南的沿海、河流及湿地。
习性:光顾不同的栖息生境,从沿海滩涂和沙洲至海拔1500米的山地稻田及溪流、河流两岸。行走时头不停地点动,并具两翼僵直滑翔的特殊姿势。
鸣声描述
地理区分布
IA(S), IB(S), IC(S), IIA(S, P), IIB(S, P), IIIA(S), IIIB(S), IIIC(S), IVA(P), IVB(P), VA(P), VB(P), VIA(W, P), VIB(W, P), VIIA(W, P), VIIB(W, P), VIIC(W, P), VIID(W, P)
国内分布